
质量检验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质量管理的主要焦点在于产品的质量检验。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活动主要集中在产品或服务交付后的检验上,以确保符合既定的质量标准。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到1950年代后期,统计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中。
质量检验阶段:这一阶段是质量管理的初级阶段,以事后检验为主。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从单纯依靠质量检验事后把关,发展到过程控制,突出了质量的预防性控制的管理方式。
【答案】: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质量检验阶段。这是从18世纪中叶欧洲革命开始,直到19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当时,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检验工作是质量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
质量检验阶段:在这个阶段,产品质量的控制主要依赖于检验人员的技能和经验。在20世纪之前,质量管理的重点在于产品的最终检验,以确保产品符合既定的标准。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1924年,美国统计学家W.A.休哈特提出了控制和预防缺陷的理念,并应用数理统计原理,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进行了控制。
【答案】:现代商品质量管理作为科学管理方法,在发展过程中,大体经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20-40年代)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实际是事后检验阶段。在此之前,工业企业质量管理采取生产和检验都集中在操作工人身上的做法。
现代质量管理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是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检验阶段:这一阶段是质量管理的初级阶段,以事后检验为主。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从单纯依靠质量检验事后把关,发展到过程控制,突出了质量的预防性控制的管理方式。
质量检验阶段:也称为工长的质量管理或检验员的质量管理。在这个阶段,质量管理主要是通过事后的检验来把关产品的质量。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这个阶段的标志是1924年休哈特提出的控制图。控制图的出现使得质量管理从单纯的事后检验进入了检验加预防的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保证阶段。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EMBA、MBA等主流商管教育均对质量管理及其实施方法有所介绍。
2、质量检验阶段:这一阶段是质量管理的初级阶段,以事后检验为主。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从单纯依靠质量检验事后把关,发展到过程控制,突出了质量的预防性控制的管理方式。
3、质量管理的四个发展阶段包括: 质量检验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在生产完成后对产品进行检验,以确定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这种方法通常是反应性的,意味着问题只有在产品完成后才能被发现。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在这个阶段,质量管理开始采用统计方法来控制和改进过程。
4、第一个阶段:20世纪初至30年代 第二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之间 第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 第四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 第五个阶段:21世纪以后 操作者的质量管理:在二十世纪之前,产品质量的检验主要依赖于手工操作者的个人技艺和经验,他们对产品的质量进行鉴别和把关。
5、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这3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 在20世纪之前,产品质量主要依靠操作者的技艺水平和经验来保证,属于操作者的质量管理。